公告
在河北省黄骅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玩”微信成了一种新“时尚”,甚至成了日常工作。
原来,从去年3月开始,该院创建了“微信执行”, 微信让执行工作“活”起来,执行工作质效也明显提升。去年1月至今年7月,该院执结案件4961件,结案率82.42%,同比上升10.41%。
微信联动
执行案件不能孤军作战,有时需要异地法院的协助配合,为此,黄骅法院不仅建立了本院的执行群,还与沧州市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盐山县和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无棣县、庆云县以及天津市南开区、大港区等法院建立了“津冀鲁执行协作群”,各地法院执行局局长和主要负责人共计26人入群。执行案件时需要异地法院协助的,在群里提前通知,并发送相关法律文书。受托法院有求必应,形成联动合力。
“郭局在吗?”这天下午还没上班,黄骅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王洪军就用微信与天津市南开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郭建平联系。郭建平马上回复:“在,何事?” 王洪军:“我院干警今天去蓟县执行,郭局能否与蓟县法院协调,力争今天将案件款落实到位。”郭建平:“好的,稍后回复。”郭建平很快回复王洪军:“王局,请告知干警前往,已协调好。”在南开区法院协助下,执行干警从蓟县顺利执行回执行款。
今年上半年,黄骅法院在外地法院协助下执结案件21件。黄骅法院也伸出援助之手,先后17次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案件。
微信疏导
交流思想、沟通有无,是微信的一大功能。
黄骅法院受理了渤海郡小区系列房屋纠纷案件,案件标的额达4亿元之多,申请执行人就有123人,他们分布在北京、福建、河北、河南、山东、吉林等6省14市。如何把他们“拢”在一起,是摆在黄骅法院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黄骅法院想了一个办法:建立渤海郡业主工作微信群,123名申请执行人全部被邀请加入微信群。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需要对停建的楼盘进行评估。申请执行人都非常关注此项工作。一次,黄骅法院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微信:“黄骅法院、新区综治办、新区规建局和土地、房产两家评估公司在渤海郡项目现场办公,协调项目评估,加快推进整体评估拍卖进程。”一位申请执行人当即发微信提出质疑:“为什么还没有评估完毕?”黄骅法院马上回复:“楼盘停建3年,楼盘评估所需要的资料较多,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正在加紧准备。” 申请执行人:“大家都在等消息,希望能快点儿。”
没过几天,一张张反映技术人员在楼盘现场勘测的图片发送到微信群,还附有文字信息:“为了早日兑现大家的利益,我们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申请执行人看到后发了微信:“能看到工作进展,我们就放心了。”
在微信群里,每一条信息、每一次执行人员的答复,人人都能看到,人人都能参与。尤其是法院及相关部门在执行案件中所采取的措施、步骤全部在微信群公开,尊重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7年09月02日04版)
电话:0317-5811581 地址:黄骅市渤海西路566号 邮箱:hhfyzhb581@163.com 邮编:061100